首页>专业研究

专业研究

联系我们

厦门市湖滨南路57号金源大厦20B

400-0606-816

tophr@126.com

高效能管理者的七个行为习惯

编注:本文根据5月31日涂满章在“MBA智库课堂”在线演讲录音整理

 

管理者首先要定位好自己

 

职场上,对于工作的选择和取舍决定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的走向,而选择或取舍工作的首要因素是兴趣的焦点。毫无疑问,兴趣能为工作注入活力和生机,让你心甘情愿,满怀热情地投入其中,为这份工作发光发热。工作对于你来说,就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每一点的投入都会带来愉悦感,从而会更好地创造成就。比如马云,之所以在互联网领域能闯出一番大的事业空间,正是因为他对于当时尚无人感兴趣的互联网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且无怨无悔地投入其中,不断从小成就的累积开始,最后量变产生质变,走向了成功。

 

而无法让你产生热情地工作,每天固定的工作时间对你来说不过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整个公司运转系统中,你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螺丝钉,日复一日,按部就班,无法创造价值,对于工作的态度就变得消极、懈怠。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说:“一个人要在他有兴趣,又有能力的情形下,恰巧他的兴趣和能力与当时有机会发展的研究方向重叠在一起,此时就有了成功的希望。”可见,兴趣是成功的源头,也是产生高效能的根本。

 

最近看到一篇耶鲁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陈志武发表在《财经》上的文章《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不爱找中国学生》,文中讲到两个故事并且陈志武教授作了相关评论,因为我很认同陈教授的观点,今晚我把它转录给大家——

 

我在大学教书至今26年,见过的学生也算不少,其中两个故事让我难以忘记。

 

张三(不是真名)出生于国内大城市,高中毕业轻易考上北大清华,等他到耶鲁读博士时,哪怕再难的数理经济模型对他来说都太容易。在我博士生课堂上他毫无疑问一直最优秀,即使在耶鲁这样世界各地人才汇聚的地方,他的聪明才华照样遥遥领先!可是,两年后的一天,正当他全力以赴深入做研究而且已经有出色成果的时候,张三找我私聊,说他在考虑是否退学回国去做PE投资基金,因为他父母好友愿意出5000万美元由他去负责管理,机会难得!

 

震惊之余,我问他:“你的天赋如此出色,我一直认为你最有希望出类拔萃出一流学术成就。告诉我,你是否真的对学术研究、学术生涯,有兴趣、有激情?”

 

多年的经历让我清楚,一个人如果对他从事的工作没兴趣、无激情,尤其当他做的是学术研究时,那么要他做好,要他做出别人想不到的创造性成绩,那等于是赶鸭子上架,难!每天做自己没兴趣的事情,只会是应付,不会钻进去的,那样他自己也会痛苦,很累。

 

张三回答说:“对学术研究谈不上有兴趣,我可以做,也可以写学术论文,但这不是我的兴趣与激情所在。”这下好了,我跟同事原来寄予厚望的博士生,对我们的专业也就是如此。

 

我接着问他:“那你为什么要申请金融博士研究生呢?”

 

他的回答不奇怪:“因为父母要我这样做,而且看到其他同学都这样做。”

 

第二个故事更具戏剧性。这回是国内顶尖大学的经济史博士生,到耶鲁来来访问一年。我原以为他对经济史这么投入,正好也可以协助我收集史料,研究一些经济史课题。到耶鲁后,他无比兴奋:要选修15门耶鲁戏剧学院的表演课程!耶鲁戏剧学院是世界一流,机会难得可以理解,只是我们没有一个学生会一个学期选5,6门以上课程。看到他对表演这么有激情,知道他实际上对经济史和经济学没太多热情。所以,我没有阻止他去戏剧学院上课。

 

他那一年把耶鲁戏剧学院的所有表演课都上完,很是兴奋,那些表演系老师对他也非常满意,觉得他真有表演天赋和激情。

 

后来,我问:“很显然,你的激情在喜剧和表演。你在国内上大学,读研究生怎么没有申请艺术学院呢?”

 

答:“我父母不让呀,他们要我学经济学,好找工作!”

 

这么多年教过的中国学生中,真正因为自己喜欢而研读经济学、金融学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是因为父母的压力和安排。既然他们都不是因为自己真实的兴趣而为,出现上面我们谈到的,那么多读金融博士、经济学博士的中国学生最后在职场上表现一般甚至更差,就不足为奇。赶鸭子也许可以上架,但上不了高架的!

 

中国父母都关心子女教育,在专业方面都倾向于要求甚至不惜逼迫子女学金融这样光鲜的专业,或者学会计这样容易找工作的实用专业!可是,很多父母从来没有问过,更没有想过“什么是最好的学校?”“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好与不好,只有基于子女的个人兴趣、偏好、个性和天赋才有意义。否则,不仅没有意义,而且很容易造成天赋与人才的浪费,结果只会是子女学习,工作没有热情,无精打采,每天因为做自己没有感觉的学习或工作而特别累,而且会时常抱怨,对生活、工作失去兴趣。父母也会觉得难受,因为他们尽了那么大的力,陪读那么多年,花了那么多钱,找了那么多人情关系,到最后也没有见到子女有出息。

 

而对于社会,这同样是最糟糕的局面。因为如果多数甚至所有家庭都这样不顾子女兴趣去选择学校和职业,结果会是社会中的各项工作都是那些对此并没有兴趣,更谈不上热情的人在做。这不仅导致人力资源的整体浪费,而且各项事业都无法做好,更不会有突出的创新。

 

在任何社会中,人才资源是各项资源中最为重要的。因此,把每个人的兴趣和天赋跟其专业尽量配置得一致是整个经济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也是决定一个国家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关键因素。

 

我们想象一下:一个社会中,每个人在做自己并没有兴趣但为了养家糊口又不得不做的事,而且每件工作都是由那些并没有兴趣的人在做;在另一个社会里,每个人都选择做自己有激情的事情,而且每份工作都是由对其有兴趣的人在做。那么,这两个社会中,哪个社会的整体幸福感更高,效率和创造力也更高呢?答案显然是后者!

 

各位朋友,以上就是陈志武教授讲的故事和评论的观点。的的确确,要有高效能这种结果,首先一定要缘于兴趣。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合适做管理者,很多人选择去做管理者,象上述陈志武教授所讲故事的两个学生,完全是因为别人的需要,而不是自己的兴趣,一旦不是因为自己的兴趣而作出的选择,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平庸而非常出色的。所以,管理者都要做一个自我的检审,看看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管理者,否则,要果断换岗。

 

当然,并不是有了兴趣就一定可以做好管理者的,还要有实力。这实力,除了必要的管理技能之外,一个管理者是否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决定了最终是否能产生高效能。今天晚上,我就和大家聊聊让管理者产生高效能的七个行为习惯。

 

高效能管理者的七个行为习惯

 

高效能管理者第一个行为习惯,应首推激情

 

《中庸》有这么一段话:“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什么意思呢?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是能够充分实现自己天性的人;能够充分实现自己的天性,就能够充分实现他人的天性;能够帮助别人充分实现天性就能够充分实现万物的天性;能够让万物充分实现天性,就可以赞助天地化育为物;可以赞助天地化育为物,就可以跟天地并列为三了。

 

跟天地并列为三这是多么崇高的目标和多么伟大的结果,而要实现这一结果,是让一群人实现天性共同努力的结果,而要让一群人实现共同的天性,首先是透过自己的真诚实现自己的天性而去感召人。

 

这与我们讲的激情有异曲同工之妙。做事情首先要有激情才能充分地展现自我,实现自我;并且透过自己的激情感染并调动他人的激情,迸发团队的整体激情后,通过大家的全力投入而干大事成就伟业。

 

综观历史,每一位一呼百应的英雄人物,必定是满怀激情的人,环顾四周,我们身边能量大的人,一定会在内心洋溢着激情。没有激情的人,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大海,泛不起半点波浪。缺乏激情的人,经常在各种挑战面前颓然退下,举旗投降。

 

请各位管理者一定要谨记,调动人的工作激情是管理者的基本使命,一个无法调动员工激情的管理者,万事休矣。

 

高效能管理者的第二个行为习惯:诚信

 

诚信是人和企业的基石。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做人没有诚信,不懂得基本的行为要求,就像大车失輗,小车失軏,怎么能行走呢?孔子的学生子夏也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君子得到民众信任,才能动员民众;没有得到民众的信任,民众认为你在刁难;君子得到君主的信任,才能谏诤君主,没有得到君主信任,君主认为你在诽谤。

 

诚信是一份心理合同,是一个非正式的契约,心理合同的本质是对无形的心理内容的期待。你许诺的时候,合同就在对方心中开始生效。如果许诺并没有像你说的那样去兑现,等于将心理合同单方面撕毁,让别人产生失望,最后不信任你这个人。

 

恪守诚信在团队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管理者办事忠厚诚恳、实实在在、说到做到,就会使团队成员产生信赖感,进而更好地达成团队合作;而轻诺寡信,一而再地自食其言,必然会引起团队成员的猜疑和不满,降低了团队士气,而影响最终的团队绩效。

 

言必信,行必果,真正的诚信是行而有果,言为果之始,果为言之归,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样的“一诺千金”品格,才可感染人愿意长期追随。

 

诸葛亮一生诚信,忠于承诺,在《出师表》中他说:“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他感激刘备的诚意,承诺跟随刘备。后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写《出师表》的时候,已经实践承诺21年。诸葛亮说到做到,为他的承诺用尽一生,这种浩然于天地之间的诚信,也成就了一个千古名相。

 

鉴照古今,一个人一定要让诚信来代表自己,老子说:“信不足,有不信。”诚信不足,有人便会不信任你,一个不能取信于人的人,是无法带领团队,更难让团队取得成功的。

 

高效能管理者的第三个行为习惯:责任

 

当一个管理者不断挑战自我,承担更多责任的时候,就能争取到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不断获得成长,也能为团队作出更大的贡献,自己拥有的天地也将更加广阔。

 

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管理者,更加能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而任务完成后的那种成就感会增强团队的归属感,让大家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从而拥有更大的信心,团队协作也能更高效。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这篇文章最先出现在1899年的一本杂志上,后来被收录在戴尔·卡耐基的一本书中,几乎世界上所有语言都把它翻译出来。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部分原文:

 

“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地点,所以无法写信或打电话给她。美国总统必须尽快获得他的合作。怎么办呢?

 

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能找得到。’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

 

罗文拿到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质的袋子里,封好,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四天后的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逝于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后,从古巴岛的那一边出来,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加西亚。”

 

这个故事的重点在于,当麦金利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罗文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如何找到?”故事无一例外地都在盛赞罗文积极主动承担责任的心态。的确,只有心态上负责任了,行为上才会主动,行动才会更加有效。

 

管理者敢于承担责任。首先体现在愿意积极主动地承担额外的工作,分担团队的压力与责任。其次,当发生问题时,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努力解决问题,并准备好避免问题再次发生的预防措施。

 

管理者一定要记住:你在一件事情上有多负责任意味着你在这件事情上就有多大影响力。

 

高效能管理者的第四个行为习惯:欣赏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之一,是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其中的核心就是欣赏。因为企业是一个大系统,涵盖了生产、销售、市场、财务等不同的专业,不同专业的人才之间,如果用一个全面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肯定人无完人,找不到符合标准的人才,毕竟术业有专攻,人人有性格。但是,当你用欣赏的眼光,就能从每个人身上找到闪光之处,再用最“合适”的位置来匹配,那么人尽其才就不是难事了。

 

春秋时,齐国有个名叫夷射的大臣,经常为齐王出谋划策整治别人,被齐王视为近臣。一次齐王宴请,他由于不胜酒力,便到拱门后吹吹风。守门人曾受过刖刑,是个无脚之人,欲向夷射讨杯酒吃。夷射对他很鄙弃,便大声斥责,叫他滚到一边去,还侮辱守门人是囚犯,不配向他讨酒吃!守门人想分辨时,夷射已悻悻离去,守门人十分愤恨。这时因天下雨,宫门前刚好积了一滩水,状如是人的便溺之物,守门人便萌生报复心理。正巧,次日清晨齐王出门见门前那摊不雅的水迹心生不悦,惊问守门人是谁放肆在宫门前便溺。守门人故作惶恐道:“我不是很清楚,但我昨晚看到大臣夷射曾经站在这里一段时间。”齐王果然以欺君之罪,赐夷射死。

 

听闻这个故事,未免一声叹息。为一杯酒而丧命的确可悲,倘若夷射能有欣赏之态对守门人,守门人能有欣赏心态对夷射,齐王能有欣赏心态对夷射,这三者中间有任何一人心存欣赏,便不至于酿成人命关天的悲剧。

 

尽管现实中没有欣赏心态几乎都不会有性命之忧,但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要这种心态了,因为保持欣赏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所谓讲:“士为知己者死”,豪侠之士为了报答他人的知遇之恩,不惜生命,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就是因为得到了别人发自内心的欣赏和肯定。可见欣赏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可以激发出他人内在的力量,收获别人的激情和投入,能够引发积极的团队氛围,可以形成企业的向心力。

 

 

 

高效能管理者的第五个行为习惯:无私

 

《道德经》说:“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翻译成今天的话说,就是“正是由于领导不自私,所以能成就他自己。”

 

周文王有一次问姜子牙:“领导如何开展工作?”姜子牙说:“要安详稳重而心气平静,要宽柔有节而胸有成竹,要善于听取意见而不固执己见。谦虚谨慎而正直,处事公正而不怀私心。”

 

管理者应做到公、正、明、大。能公,则自然没有私欲;能正,则自然不存偏见;能明,则自然没有隐情;能大,自然深涵广博。伤害管理者形象的,莫过于私心莅事,私心断事,私心处事。平常人可以有私心,他的私心只局限在一人一身而已;管理者不能有私心,有私心就失去了公心,失去了公心,也就失去了人心,团队将无法凝聚,而影响最终绩效的达成。

 

人活着肯定有自己的目标和想法,获取目标,实现想法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依靠自私的方法得到,不择手段,惟我为先;一种是凭借无私的付出得到,成全他人,利人利己。两者尽管最后的结果都是“得到”。可过程不一样,带给别人的感觉不一样,达到的境界自然也不一样。作为管理者,如何做到公平公正而摒弃私心杂念。如何舍小我而具大我情怀,在管理的实践中要不断加以修炼,一旦去私达公,思利及人的时候,团队正向的凝聚力就此而形成。

 

也请管理者一定要谨记,心存私心就无法凝聚人心;凡事为公,带领团队才会专业而轻松。

 

高效能管理者的第六个行为习惯:执著

 

《道德经》中说:“言有宗,事有君。”翻译过来就是:“言论有宗旨,办事有主见。”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一个主题,往往会让读者不知所云。说话象写作一样,应该做到“言之有物”,每一句话都传达了真实,简洁有力并且弹无虚发。如果只卖弄口才,或者东一句,西一句,让听话的人听得一头雾水,一定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做事情更是如此,要有目标,且有执著的行动,否则便会影响效率和效果。为了坚定地达到目标,必须避免出现被美国心理学家考克斯称之为“羚羊思维”的东西。

 

一次考克斯和约翰一起进行了一次凌晨穿越伦吉提大平原的飞行。景色非常优美,他们能看见大象、石子和大群羚羊席卷穿过整个平原。他们的非洲导游注意到他们正盯着那一大群羚羊,便沉吟着说道:“羚羊的数量这么大,真是一件好事啊!否则,这个物种很快就会灭绝。”考克斯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笑了,然后指着一头停止奔跑的羚羊说:“你将会注意到那头羚羊跑不了多远了。它停下来不是因为意识到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思考,也不是因为它累了,是因为它太愚蠢,以至于忘记了当初它为什么要奔跑。它发现了天敌,本能地逃开,开始向相反的方向跑。但是它忘记了是什么促使它奔跑,甚至有时候是在最不适当的时候停下来。我曾经看见它就停在天敌旁边,有时甚至向某个天敌走过去,似乎它已经忘了这是否就是几分钟以前让自己惊慌失措的动物。如果不是有太多羚羊的话,我想这整个种群将在几个星期之内被消灭干净。”

 

考克斯听完非洲导游的描述,马上发现在现实的商业世界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很多人为自己设立了一个目标,而且为此也努力了一阵子,但很快就放弃了,理由是:“这太难了,比想象中的难。”,然后就永远停在那里一动不动。

 

管理者带领团队要将事情做正确,明确方向并由此确定目标非常重要,也是做事的基本前提。不过为了避免上说所讲的羚羊思维,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坚持不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歌德在《浮士德》中说:“始终坚持不懈的人,最终必然能够成功。

 

高效能管理者的第七个行为习惯:远志

 

志不立者事无成。心存远志,永远是成功的第一要素,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必定会被眼前的鸡毛蒜皮而扰了心智。《道德经》说:“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什么意思呢?知道满足就等于富有,努力追求的才算有志气。

 

1940年11月27日,李小龙出生在美国三藩市。因为父亲是演员,李小龙从小就有了跑龙套的机会,于是产生了想当一名演员的梦想。可由于身体虚弱,父亲便让他拜师习武来强身。1961年,他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主修哲学,后来,他像所有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但在李小龙的内心深处,一刻也不曾放弃当一名演员的梦想。

 

一天,李小龙与一位朋友谈到梦想时,随手在一张便笺上写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布鲁斯·李,将会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巨星。作为回报,我将奉献出最激动人心、最具震撼力的演出。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与家人将会过上愉快、和谐、幸福的生活。”

 

写下这张便笺的时候,李小龙的生活正穷困潦倒,不难想象,如果这张便笺被别人看到,会引起什么样的嘲笑。

 

然而,他却把这些话常常铭刻心底。为实现梦想,他克服了无数次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比如,他曾因脊背神经受伤,在床上躺了4个月,但后来他却奇迹般地站了起来。1971年,命运女神终于向他露出了微笑。他主演的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均刷新香港票房纪录。1972年,他主演了香港嘉禾公司与美国华纳公司合作的《龙争虎斗》,这部电影使他成为一名国际巨星——被誉为“功夫之王”。1998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其评为“20世纪英雄偶像”之一,他是唯一入选的华人。

 

1973年10月,事业刚步入巅峰的他因病去世。在美国加州举行的“李小龙遗物拍卖会”上,这张便笺被一位收藏家以2.9万美元的高价买走,同时,2000份获准合法印刷的副本也当即被抢购一空,以致拍卖会的主持人大叫:“这就是你以后有必要把想到的事情马上写下来的原因所在。”

 

李小龙之所以能成为迄今为止在世界上享誉最高的华人明星,与他少年时代就明确写下自己的人生志向并积极地付诸行动是分不开的。

 

从李小龙的故事,我们知道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任何人,不立远志,不足于成事,但立了远大志向,却没有执著的行动,照样无法成功。一个高效能的管理者,一定是有远大志向且不懈追求的人。

 

好的,这就是我今晚和大家分享的《高效能管理者的七个行为习惯》,要成为高效能的管理者,首先一定要定位好自己,明确自己是否适合做管理者。只有兴趣才能保证投入,投入才能保证最好的产出。一个对管理不感兴趣,不想带团队的人,是不可能成为高效能管理者的。另外,决定管理者是否能成就高效能的,除了专业的管理技能,还有其他必备的行为习惯:①激情②诚信③责任④欣赏⑤无私⑥执著⑦远志,养成并践行着这七个行为习惯,终将成就一位优秀的管理者。

 

最后,感谢大家今晚的聆听,也期望今晚的分享能助力大家成为一个高效能的优秀管理者。讲座到此结束,谢谢,祝大家晚安。

——摘自微信公众号"满章开悟":tmz1970


获取短网址


分享到: 

仝博咨询专业研究,仝博咨询,

仝博咨询专业研究-仝博咨询

仝博咨询专业研究,仝博咨询